如何分析行銷數據?以工程師角度,探討數據分析3步驟與常見預測模型

在數位時代,數據分析已成為行銷人員的必備技能之一。但「行銷數據分析」究竟是什麼?又該怎麼做?本篇就要來帶你深入探討這個熱門關鍵字,從定義、指標、工具到應用案例,全面解密行銷數據分析的祕密,助你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。

什麼是行銷數據分析?為什麼大家都在談?

定義與核心概念

行銷數據分析(Data-Driven Marketing)是指透過蒐集、整理、分析各種行銷活動或接觸點(例如:網站、社群廣告、電子郵件等)所產生的數據,進而了解消費者的偏好、行為模式,以及行銷活動的成效,並據此提出優化、精進作法的過程。

生活中,你是否會發現明明才剛在網路上搜尋過某項商品,社群媒體居然就推播該商品的廣告?這正是透過數據的蒐集、分析,讓品牌能更精準地將廣告推送給潛在顧客。

⚠️ 注意!雖然中文上都翻譯為「數據」,但在行銷領域中,Data(數據)是指可以進行計算的「資料」,而Information(資訊)才是經過分析後有意義的「結果」,兩者略有不同,建議讀者在查詢相關資料時多加留意。

數位行銷 vs. 行銷數據分析:有什麼不一樣?

事實上,數位行銷與行銷數據分析是兩個相輔相成的領域。數位行銷著重在如何「接觸」到消費者,並引導其採取行動。而行銷數據分析則是透過量化的方式來評估這些行銷活動的成效。

簡單來說,數位行銷著重在創造和執行行銷活動;而行銷數據分析則是評估和優化這些活動的過程。兩者共同合作,可以幫助品牌建立更具影響力和更精準的行銷策略!

行銷數據分析的三大衡量指標:怎麼看才有感?

常見三大指標一次搞懂

常見的行銷數據分析指標可分為3大類:

  • 曝光

曝光是指廣告(或行銷活動)被看見的次數。如果你是想要打造知名度的品牌,曝光就是你的首要目標。例如:可以透過Google廣告來衡量廣告被看見的次數。

  • 互動

互動是指廣告或行銷活動與消費者之間的互動次數。對於想要提高與潛在客戶互動的品牌來說,互動指標是重要的衡量標準。例如:可以透過Facebook像素來衡量消費者對於廣告的互動次數。

  • 轉換

轉換則是指消費者完成了品牌希望他們進行的動作(例如:購買)。對於想要提高銷售額的品牌來說,轉換率是重要的衡量標準。例如:透過Google Analytics可以衡量網站的轉換率。

還有哪些不能忽略的KPI?

除了以上的衡量指標外,根據不同的商業模式或行銷活動,還可能會有不同的KPI(關鍵績效指標),例如:

指標說明
LTV(Life Time Value)顧客終身價值,指顧客在品牌的消費總額
CPA(Cost Per Acquisition)每次轉換的成本
CAC(Customer Acquisition Cost)客戶取得成本
NPS(Net Promoter Score)淨推薦值,常用來衡量顧客對品牌的忠誠度
客戶留存率追蹤平台在特定期間內的使用者行為

數據分析怎麼做?從蒐集、整合到洞察全拆解

步驟一:數據蒐集,哪些數據值得你花時間?

既然行銷數據分析是要透過數據來協助判斷行銷活動的成效,那麼首先就要先有「數據」才行。而這些數據又分為零方數據(zero-party data)和第一方數據(first-party data),是品牌可以直接從消費者那裡取得的資訊,通常會透過以下方式蒐集:

  • 網站、部落格
  • 社群媒體
  • CRM 系統
  • 問卷、調查
  • Google Analytics
  • Facebook 像素

等方式,來蒐集消費者的基本資料、購買紀錄、瀏覽紀錄等。但要注意的是,蒐集資料時需要尊重消費者的個人資料,且要遵循個資法的規範喔!

步驟二:數據整合,讓資訊不再分散

蒐集完資料後,就要進行數據的整合與分析。然而,數據出處可能來自於不同平台:自家網站、Google、Facebook、CRM系統等,這樣資料分散在各個地方,想要進行分析還得花上大把時間整理,才能進行後續的分析,無形中浪費了許多行銷人的時間。

因此,將數據整合在一起,是進行數據分析的重要步驟之一。常見的整合方式有:

  • 透過Google Sheets的API串接,將各平台的資料串接在一起
  • 使用Metabase等BI工具分析
  • 使用CDP(客戶數據管理平台)

步驟三:數據洞察,怎麼轉成行動方案?

數據整合後,接下來就是從中找出有用的資訊,以作為後續行銷活動的參考。例如:透過分析潛在顧客的行為模式,可以進一步瞭解其偏好,並據此調整廣告內容或投放策略;或是分析既有顧客的消費行為,來制定更符合其需求的會員制度等。

過去,行銷人員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在數據的整理與分析上,才能從中找出有用的資訊。如今,隨著AI技術的進步,這些數據洞察的過程可以交由AI來完成,大大減少行銷人員在數據整理上的時間。

行銷數據分析的熱門工具推薦

行銷數據分析工具多元,根據不同的需求與複雜度,可分為下列情況:

新手必備工具大集合

  • Google Analytics: 無須程式語言基礎即可使用,適合需要追蹤網站數據的使用者。
  • Excel: 操作介面簡單,適合用來進行大量數據的整理。
  • Power BI: 無程式語言基礎即可使用,適合需要進行報表視覺化的使用者。
  • Tableau: 無須程式語言基礎即可使用,適合需要進行數據視覺化的使用者。

進階分析師的秘密武器

  • Google BigQuery: 需要程式語言基礎,適合進階數據分析師。
  • Metabase: 需要程式語言基礎,適合進階數據分析師。
  • ChatGPT: 無程式語言基礎即可使用,適合需要進行數據整理的使用者。

行銷策略分析大揭密:方法、模型和實戰案例

常見分析模型一次看懂

  • AARRR漏斗

透過AARRR漏斗模型,可以從「獲取、啟用、留存、變現、推薦」的角度來分析消費者在不同階段的行為,並根據分析結果來制定相應的行銷策略。

  • RFM分析

RFM分析是一種常用的行銷數據分析模型,特別適合用來分析顧客的價值與忠誠度。

  • 聚類分析

聚類分析是一種常見的數據分析方法,透過將相似的數據分群,可以幫助品牌更了解其顧客的特性與偏好,進而制定更精準的行銷策略。

  • Kano模型

Kano模型是一種用來分析顧客需求的方法,透過將產品的特性分為「必須、有一點用、無用」3個維度,可以幫助品牌了解顧客對於產品的期望與滿意度。

  • 關聯式規則挖掘

關聯式規則挖掘是一種常用的數據挖掘技術,特別適合用來分析顧客的購買行為。例如:透過分析顧客的購買紀錄,可以發現哪些商品常被同時購買,進而制定相應的行銷策略。

  • 斜坡分析

斜坡分析是一種用來分析顧客購買行為的模型,透過分析顧客在首次購買後的行為變化,可以幫助品牌了解顧客的忠誠度與價值。

想入門行銷數據分析?必備技能與學習建議

如果想要成為一位行銷數據分析師,需要哪些技能呢?接下來就讓我們來一一解答你的疑問!

數據分析師都在學什麼?

  • 程式語言:SQL、Python
  • 數據視覺化:Tableau、Power BI
  • 邏輯思考與問題解決能力
  • 溝通能力

學習資源與入門路線懶人包

如果你想要入門行銷數據分析,可依下列順序學習:

  1. 先學會使用Excel進行數據分析
  2. 學習Python或SQL
  3. 學習數據視覺化工具,如:Tableau或Power BI

行銷數據分析Q&A

ChatGPT可以幫忙分析數據嗎?

市面上很多文章說ChatGPT可以幫忙分析數據,然而以筆者實際經驗,截至2025/06月為止,目前尚未測試出一個良好的流程,讓ChatGPT可以完成數據分析,在過往參加AI年會中,許多標榜AI工具的廠商,在交談中也無法完整回答ChatGPT如何協助行銷分析。
因此在現階段,筆者認為尚無一個完善的流程,可以讓ChatGPT立即完成行銷數據的分析。

數據分析師要讀什麼科系?

相關科系如:資管系、資工系、數學系、統計系、財務金融系等,但有許多人也會透過自學或參加訓練營來學習數據分析喔!

數據分析,品牌成長的秘密武器

數據分析是現今行銷的趨勢,也是一種科學化的行銷方式,可以協助品牌優化行銷策略,進而提升品牌的營收。想要了解更多行銷數據分析的資訊嗎?歡迎參考己見室數位行銷部落格,讓我們帶你深入了解行銷數據分析!

Last Updated on 10 6 月, 2025 by 己見室

取自日文「實驗室(じっけんしつ、jikkensitu)」,在自己的網站上做一些實驗性的修改、優化,同時將這份「自己的所見所聞」分享給所有人,在兩個想法的結合下「己見室」就這麼誕生了。 未來會持續以自身經驗、實際操作過的步驟,帶給各位SEO、數位行銷領域相關的優化方法,請各位持續關注這個網站。

Comments

No comments yet. Why don’t you start the discussion?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